首页

美脚之家

时间:2025-05-26 09:28:48 作者:我国地热能开发潜力巨大 地热供暖成本或将逐步降低 浏览量:69095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题:专访最高检张相军:行政检察案件总量倍增  “为民”亮点纷呈

  记者  张素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6.9万件。

  “总体看,行政检察监督力度加大,案件总量倍增,诉讼内监督和诉讼外监督全面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行政检察工作在“为民”方面亮点纷呈。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妇女依法行使继承权,不受歧视。但在实践中,仍有个别法院以妇女与被诉土地使用权登记行为无利害关系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检察机关围绕争议焦点,强化调查核实,厘清事实、准确适用法律,以高质效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张相军说。

  去年11月,最高检、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维护农村妇女涉土地合法权益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引领各地加大对涉及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行政诉讼、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的监督力度。实践中,江苏检察机关创设“检护芳华”文化品牌,聚焦妇女住房权益保障、生育补贴落实等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

  “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持续做实检察为民。”张相军说,今年将聚焦农民工薪资、劳动者工伤保险和老年人、妇女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冒名婚姻登记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破解“民告官”难题

  我国检察机关的行政诉讼监督已覆盖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和执行的诉讼全过程。2023年,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7.9万多件,行政抗诉改变率、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法院采纳率分别为82.2%、91.7%,行政审判活动监督和行政执行监督检察建议采纳率100%。

  行政检察人员长期处理“民告官”案件,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检察一体化是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制胜法宝。”张相军说,一些进入检察环节的“民告官”行政案件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空转”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涉及案件集中管辖地与被诉行政机关所在地不同地域,这就需要发挥检察机关的组织优势。

  据知,最高检还出台文件规范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听证程序,搭建“官民”对话交流和司法民主参与的平台,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张相军坦言,“民告官”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行政相对人“有案诉不成”“有理诉不赢”还是行政诉讼监督的“死角”。

  他说,检察机关要加强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另一方面,要关注行政相对人“不敢诉”或者“不懂诉”等原因尚未进入诉讼程序案件的行政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这一类“事”的监督,“行为”的监督。

  推进“检察护企”

  “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是2023年行政检察工作的又一关键词。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最高检组织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小专项’,全面履行行政检察职能”,张相军说,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涉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监管执法等相关案件2.5万余件。

  在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检察机关分别开展“虚假登记”“恶意注销”“空壳公司”“规范涉企行政处罚”等专项监督,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在福建,检察机关创新推动将涉营商环境行政检察监督纳入省政府“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体系”;在安徽,三级检察机关聚焦“新官不理旧账”失信违约行为,开展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监督……

  回顾近年行政检察工作成果时,张相军还特别谈到“统筹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2023年,对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仍需行政处罚的制发检察意见11.3万人”。他说,“不刑不罚”问题得到有效纠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听取和审议最高检行政检察工作专项报告。张相军称,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全面加强新征程行政检察工作”。(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缅边境畹町口岸2023年进出口货物量值创新高

阿伯茨福德国际航空展始于1962年,迄今已有逾60年历史。1970年,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正式将这一航展认定为“加拿大国家航空展”。如今,这一航展已成为加拿大西部规模最大的航空展,每年可吸引逾12.5万人次参加。

中国西藏第五届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开赛

有助于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规模。与传统业态相比,新业态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实现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通过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市场引入新元素、丰富新场景,促进新岗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既提供新的高技能岗位,扩大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又通过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传统职业和岗位的再造,释放新的就业需求。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更强,新业态也较为集中地出现在服务业领域,其扩就业、促就业的作用更为显著。当前,我国有超2亿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8月台湾出口创历年单月新高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朱淑娥表示,青年艺术家要深刻理解、把握地域文化的特征,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做好地域文化的传播。

安徽肥西:猕猴桃树结出乡村“致富果”

香谷小镇是金溪县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地通过探路寻求转型良策的过程中,金溪县通过聚焦绿色化、高端化、链群化发展,落实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香料香精、化工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制造业产业集群。

最高法: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

2月23日,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举办“嘉年逢盛世·祥龙报春来”民间社火集中巡游活动,来自米东区各单位及乡镇的近2000名群众组成18支社火代表队进行集中展示,舞龙舞狮、花轿秧歌、高跷旱船、安塞腰鼓、英歌舞等传统民间社火表演轮番登场,并将黑走马、京剧操、搏击操等融入传统节目中,吸引万余市民观看表演。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